傍晚,一陣微風夾雜著槐花香撲鼻而來。望著家門口一樹的洋槐花,我忽然想起姥姥做的槐花餃子。
在老家的時候,每年爬到樹上捋榆錢、扳槐花枝是最快樂的事情。每到5月,大人們一看刺槐樹長出花蕾,就踩著凳子或者梯子,手舉鉤子,仰著頭,伸直了胳膊勾下花朵最嫩的刺槐枝。等竹竿勾不著時,就會叫小孩子爬到樹上去摘。
這時左鄰右舍的婦女就端著筐、提著籠,圍坐在一起捋槐花。她們說笑著,姥姥回家燒一大鍋沸水,把刺槐花放入水中焯熟,用笊籬撈出,捏成團,控凈水,再切一些肉和韭菜,加入調料攪成餡,包出一個個皮薄餡多的包子,放鍋蒸熟。取一個嘗嘗,那種清香新鮮啊,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吃下一個。
長大后的我來到陜西工作,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,但每年5月槐花盛開的時候,都會休假特意回家吃姥姥做的槐花餃子。
“五一”假期回姥姥家,果然看見一筐帶著幾片嫩葉的洋槐花就在客廳里放著。我捧起一捧觀賞著,全是花骨朵,竟然沒有一朵開花。忽然想到姥姥為了這頓飯肯定又動了不少心思,回頭看見姥姥在廚房忙碌的背影和她那花白的頭發,鼻頭一陣酸楚。
我瞬間明白了從小到大為什么愛吃家里做的飯,窩窩頭、菜煎餅,還有蒸野菜……因為姥姥是在用心做飯,用心養育呵護著她的兒女。